5月27日,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风标委”)组织,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景能源”)牵头制定的《风能发电系统 可靠性》国家标准启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来自整机制造商、检测机构、业主单位等二十多家单位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全国风标委副秘书长高辉、全国风标委委员/远景能源总工程师朱宏栋主持。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祁和生、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总裁娄益民出席了会议。
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向大会介绍了本次转化标准的基本情况,随着中国风电快速发展,我国风电产品已大量涌入海外市场,通过国际标准语言打通贸易壁垒需求愈加强烈。风电快速发展背后衍生出了检测认证、机组性能、产品质量等多维度的技术问题不断提出可靠性挑战,通过转化IEC TS 61400-26-4《风能发电系统 可靠性》国际标准,推动产业快速采纳国际规则,同时做好与我国标准的差异分析,提出适合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技术要求,完善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祁和生提出,标准是行业的“通用语言”,更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编制《风能发电系统 可靠性》国家标准,是推动中国风电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必然选择,必将成为引领行业提质增效的“指南针”。可靠性标准的编制,需要立足全产业链,统筹设计、制造、运维、检测等环节,构建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建议,标准要聚焦齿轮箱、叶片、变流器等关键部件的故障模式,量化可靠性指标,并结合数字化监测、人工智能预测等前沿技术,推动标准与智能运维体系的深度融合,兼顾国际标准和我国特殊环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范式。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总裁娄益民表示,在风电机组快速大型化的今天,“技术无人区”不断扩大,全球每年都有120GW以上新机组走向市场,巨大的规模会持续放大质量问题。远景能源作为本次国家标准牵头单位,基于大量行业实践和质量数据积累,转化IEC 61400-26-4国际标准为风电可靠性国家标准,力求让可靠性成为风电发展的底线和标配。“标准文本只是起点,关键在于不打折扣贯彻执行。为了让标准更好落地执行,远景对文本、现行标准及相关软件进行了细致打磨,期望让中国标准既扎根于本土实践,又能为全球风电贡献东方智慧。”
《IEC 61400-26系列标准技术分享》
技术报告分享环节,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李志勇/WG 26国际标准工作组IEC专家,作为IEC 61400-26-1《风能发电系统 可利用率》国际标准转化主笔向大家介绍了系列标准总览,围绕通用信息模型、信息模型规则、可利用率计算模型及可靠性计算模型等做了简单说明,并汇报了IEC TS 61400-26-4制定全过程,国际标准历经6年最终以技术规范形式发布。
《运维维度的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
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运维服务事业部总工程师刘瑞华面对全场景运营管理服务对指标的思考,分别从运营和运维维度去拆解可靠性指标,提出故障频次是运维关注重点,分析可靠性指标存在的体系问题、数据问题的同时,希望以标准化建立分析指标、确定参评成员、制定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分析提升风力发电可靠性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机组可靠性。
《伽利略风机运维可靠性优化方案》
远景能源后服务解决方案总监刘烨详细介绍了伽利略风机运维可靠性优化方案。在产品出海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标准对于远景产品解决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标准化驱动的交付运营管理体系目前支撑实现MTTR指标20%降幅优化,并减少平均大部件长停时间40%。“以上可靠性指标提升的背后是远景标准化的多级服务架构,包含云端、站端、机端部署系统部署、属地化网络分布的服务中心和技术团队,使用远景EnOS智能物联系统、伽利略超感知系统、SCADA协同进行风险管理、风控管理,实现模型进化和风险闭环的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管理。”
远景能源质量与可靠性专家尹惠介绍了国家标准的编制进展和框架内容,标准主要涵盖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序言和基于信息模型的规范性及可选性指标,与IEC 61400-26-1进行了详细对照分析,将本规范的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RAM)互相关联,与会专家也从编辑性、转化语句通顺等提出了修改建议,最后大家分别认领了相关章节的转化任务,为标准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次启动会在高辉副秘书长和朱宏栋委员的共同把关下,对标准草案进行了通篇梳理;并提出国家标准要做好协调性、一致性原则,做好与发布标准间的协同配套;其次,可靠性是制约行业健康的根本问题,加强标准数据指标的试验验证工作,将更好的提升标准可信度;最后希望行业同仁依托《风能发电系统 可靠性》国家标准,延申风电机组可靠性体系,积极提出补充要素,切实为新能源风力发电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