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归口管理的9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由多家单位牵头制定,具体包括: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制修订的4项标准:GB/T 18451.2—2025《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2026年5月1日实施)、GB/T 33225—2025《风能发电系统 基于机舱风速计法的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2026年5月1日实施)、GB/T 46242—2025《风能发电系统 功率特性测试障碍物与地形评估》(已于2025年10月5日实施)、GB/T 46245—2025《风能发电系统 功率特性测试场地标定》(已于2025年10月5日实施)。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牵头制定的GB/T 46241—2025《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机舱风速传递函数测量》(已于2025年10月5日实施)。
浙江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GB/T 46243—2025《风能发电系统 机舱式激光雷达在风能资源测量中的使用》(已于2025年10月5日实施)。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GB/T 46244—2025《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概述》(已于2025年10月5日实施)。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2项标准:GB/T 46246—2025 《风能发电系统 基于安装在测风塔、机舱和整流罩上的测风设备的风能资源测量》(已于2025年10月5日实施)、GB/T 46247—2025 《风能发电系统 基于地面遥测技术的风能资源测量》(已于2025年10月5日实施)。
这批标准聚焦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与风能资源测量两大关键领域,构建了一套科学、先进且实用的技术规范体系,标志着我国在风能发电系统精准评估与高效开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发布的9项国家标准,系统覆盖了功率特性测试与风能资源测量的关键环节,构建了先进完善的标准体系。其突出亮点在于,不仅明确了测试的总体框架,更创新性地引入机舱风速计法、机舱激光雷达、地面遥测等前沿技术手段,并对测试场地选择、地形评估及机舱风速传递函数等关键要素作出细致规范。
这一系列标准的落地实施,将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评价提供统一、科学的依据,显著提升产品认证的公信力与测试数据的国际可比性。同时,通过推动先进测风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降低项目开发成本、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为我国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有力的“标准动能”。
未来,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持续跟踪国际标准动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和优化风能标准体系,为我国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我们诚挚邀请各相关单位积极采用和实施新标准,携手推动我国从风电大国稳步迈向风电强国。